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
前期準備
選擇合適的監測儀:根據混凝土結構的特點、監測需求以及預算,選擇精度高、穩定性好、具備合適測量范圍的溫濕度監測儀。例如,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可能需要選擇具有遠程傳輸功能和多個測量通道的監測儀,以便同時監測不同位置的溫濕度。
檢查設備完整性:在使用前,仔細檢查監測儀及其配件是否齊全,有無損壞或故障跡象。確保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傳輸模塊等部件正常工作,電池電量充足或電源供應穩定。
規劃測點布置:根據混凝土結構的尺寸、形狀和施工工藝,合理規劃監測點的位置。一般來說,應在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較大、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如結構的拐角、邊緣、大體積混凝土的中心等位置設置測點。同時,要考慮到傳感器的安裝和保護,避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傳感器造成損壞。
安裝傳感器
傳感器安裝方式:根據監測儀的類型和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方式,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安裝方法。常見的安裝方式有預埋式和后埋式。預埋式是在混凝土澆筑前將傳感器固定在鋼筋或模板上,隨混凝土一起澆筑;后埋式則是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通過鉆孔等方式將傳感器植入混凝土內部。
傳感器連接:將傳感器與數據采集器或監測儀主機正確連接,確保連接牢固,避免出現接觸不良或短路等問題。有些監測儀可能需要進行傳感器的編號和校準設置,按照設備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以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配置監測儀
設置測量參數:根據監測需求,在監測儀上設置合適的測量參數,如測量間隔時間、溫度和濕度的報警閾值等。測量間隔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內部溫濕度變化的速率來確定,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后的初期,變化速率較快,測量間隔可以較短,如每 10 - 30 分鐘測量一次;隨著混凝土的硬化和溫濕度趨于穩定,測量間隔可以適當延長。
數據存儲與傳輸設置:如果監測儀具備數據存儲和傳輸功能,設置好數據存儲的方式和容量,以及選擇合適的傳輸方式,如無線傳輸(如 GPRS、藍牙、ZigBee 等)或有線傳輸(如光纖、RS485 等),并配置好相關的傳輸參數,確保數據能夠及時、準確地傳輸到遠程監控中心或存儲設備上。
開始監測
啟動監測儀:在完成上述設置后,啟動監測儀,開始對混凝土內部的溫濕度進行實時監測。監測儀將按照設定的測量間隔時間自動采集和記錄溫濕度數據,并通過顯示屏或遠程監控平臺顯示當前的溫濕度值。
觀察數據變化:在監測過程中,密切關注溫濕度數據的變化情況。特別是在混凝土澆筑后的早期階段,要注意溫度的上升和濕度的變化,判斷混凝土的水化反應進程和干燥情況。如果發現數據異常,如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變化過大等,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如調整養護措施、檢查混凝土結構是否存在缺陷等。
數據處理與分析
數據下載與整理:定期將監測儀存儲的數據下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存儲設備上,以便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分析。可以使用監測儀配套的軟件或數據分析工具,對數據進行整理、繪圖和統計分析,如繪制溫濕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計算平均溫度和濕度、分析溫濕度的變化趨勢等。
生成報告: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生成詳細的監測報告。報告應包括混凝土內部溫濕度的變化情況、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內容。監測報告可以為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控制和后期維護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維護與保養
定期檢查設備:在監測過程中,定期檢查監測儀的工作狀態,包括傳感器的性能、數據采集器的運行情況、傳輸模塊的連接等。如發現設備出現故障或損壞,應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確保監測工作的連續性和數據的準確性。
清潔與防護:保持監測儀和傳感器的清潔,避免灰塵、油污等污染物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對于暴露在室外環境中的設備,要做好防護措施,如安裝防水、防塵罩,防止設備受到雨水、風沙等的侵蝕。
電池更換與充電:如果監測儀使用電池供電,要定期檢查電池電量,及時更換或充電,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對于長期使用的監測儀,建議定期更換電池,以防止電池老化影響設備性能。